尽管明年第一季度需求疲软,但2011年整体展望强劲。
相较之下,仅有的几股民资力量,如浙江正泰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盛光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不仅无一斩获,甚至在首轮技术标中即遭出局。但林伯强认为,解决垄断的最有效方法是让民资进入光伏产业上、中、下游的所有环节。
尽管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其降温不少,但今年以来,旺盛的国际需求使得中游的光伏组件产业重新成为淘金热点。另一方面,本土市场尚未打开,甚至可能遭遇欧洲企业的挑战。然而,随着西班牙、德国先后提高光伏补贴门槛,欧洲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已逐渐趋向饱和,不少欧洲企业已将投资目光转向中国,光伏民企的处境不容乐观。三、内部收益率主动降至5%。林伯强教授告诉时代周报,一方面,太阳能电站一般要等到建成的第十六七年才能盈利,央企较民企更具财力与耐力。
曝光的报价表显示,所有项目的最低价均跌破1元/千瓦时,最高不过0.9907元/千瓦时,最低0.7288元/千瓦时,由同属中电投集团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和新疆能源有限公司分别竞标青海共和30兆瓦项目和新疆和田20兆瓦项目时报出。现阶段,光伏发电是政策主导的事业,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规则。但是目前,8%的收益率是光伏行业的普遍标准,而中电投敢于缩减,在于其全部使用自有资金,否则,收益只够支付银行利息。
上网电价定得低,没有核心技术、管理落后的企业就会被淘汰出局,而有能力降低光伏组件生产成本的优质品牌企业则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样的洗牌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益的。而中标之后,林伯强认为,央企一来能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二来则为长期的能源战略谋篇布局。根据招标文件,若上网电价与技术方案报告、财务评价报告一致,报价最低者即为中标方。如果现在不压价,等到装机容量上来,这么多财政补贴,政府找谁要?在孟宪淦看来,央企之举,一定意义上,甚至是为国家担责,唯一的问题是政府把价钱压得猛了一些。
此外,逾七成的最低报价降至0.85元以内。政府让央企作投资者,以便更好地由自己主导,这一点并不应该被过多指责。
同时,逾65%的报价集中在每度0.9-1.2元的区间,而平均报价降至1.036元/千瓦时,较敦煌项目的1.354元下调23.5%。以西班牙为例,2008年,该国光伏装机容量高达2511兆瓦,但当政府宣布削减财政补贴后,2009年的实际装机容量立刻萎缩至不到200兆瓦,足见政策威力。但英利控股、无锡尚德等知名民企却通通缺席。历时半月,第二轮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接近尾声。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对七八毛的地板价并不意外,因为,所谓的竞价无非是不怕亏的电力央企之间的数字游戏。[page]央企威猛筛去央企,让民企竞标,就不是这个数字。只是,标杆电价的诞生不知还需经历多少场特许权招标,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则打趣说,这一命脉若能在十二五内打通,就已谢天谢地了。长江证券的一位新能源分析师据此推算,有赚头的上网电价已接近1.2元/千瓦时。
更不可思议的是,随后每轮唱标,竟然都有好几个七八毛的超低价。为此,去年还为亏损发愁的国内光伏组件商半年来接订单接到手软,已无暇顾及国内内讧。
依最低价情况推测,除中电投收入囊中的7项外,华能集团和国电集团将以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的名义分别收获两个项目。就是一场‘五虎将与‘四小龙的搏杀,甘肃、宁夏等地方国资也卷入其中。
[page]游戏规则其实,我们也不必抨击央企。而在中国,财政补贴亦是政府考虑的重要议题。相较之下,仅有的几股民资力量,如浙江正泰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盛光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不仅无一斩获,甚至在首轮技术标中即遭出局。但林伯强认为,解决垄断的最有效方法是让民资进入光伏产业上、中、下游的所有环节。尽管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其降温不少,但今年以来,旺盛的国际需求使得中游的光伏组件产业重新成为淘金热点。另一方面,本土市场尚未打开,甚至可能遭遇欧洲企业的挑战。
然而,随着西班牙、德国先后提高光伏补贴门槛,欧洲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已逐渐趋向饱和,不少欧洲企业已将投资目光转向中国,光伏民企的处境不容乐观。三、内部收益率主动降至5%。
林伯强教授告诉时代周报,一方面,太阳能电站一般要等到建成的第十六七年才能盈利,央企较民企更具财力与耐力。曝光的报价表显示,所有项目的最低价均跌破1元/千瓦时,最高不过0.9907元/千瓦时,最低0.7288元/千瓦时,由同属中电投集团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和新疆能源有限公司分别竞标青海共和30兆瓦项目和新疆和田20兆瓦项目时报出。
现阶段,光伏发电是政策主导的事业,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规则。而从本次竞标要求来看,主管部门设下的高门槛直接扼杀了民企参与的可能性。
两年内,光伏电价由4元/千瓦时骤降至1元内,光一般的降速让早于国资介入新能源领域的光伏民企陷入被动,初具雏形的国内应用市场基本无利可图。一位参与竞标的地方发电集团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例如德国计划实现上网电价1元人民币/1千瓦时的时间是2016年,其他欧洲国家以及日本也将时间节点设在了2017年前后,但在中国,则被提前至2012年。而此次厮杀中,民企梯队集体惨败,但他们似乎不以为意。
事实上,去年4月28日,无锡尚德、英利集团等13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厂商曾联名通过推动光伏发电‘一元工程建设倡议书,希望力争在2012年将光伏发电的成本降至1元/千瓦时。此外,国电集团为了争夺最热门的内蒙古包头项目,发动了旗下该区域的全部4家子公司,加上母公司,共上交5个报价方案。
民资再战央企未进入之前,在新能源领域的开拓过程中,民营企业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敦煌项目的中标方中广核参与了全部13个项目的角逐,而五虎将之一的中电投报出了7个项目的最低价。
央企压价的‘杀手锏就是亏得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向时代周报透露,早在竞标之前,能源主管部门就曾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放出风声,嫌光电价格太贵,即便降到1元/千瓦时还是太贵,七八毛才合适。
对此,措手不及的监管部门多花了数天权衡利弊,以致未能如期公布中标结果。根据拟议中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到2020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攀升至1.5亿千瓦,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一片怀疑声中,光伏上网电价被跨入了1元内新纪元。受此影响,近两月来,光伏发电组件普遍提价15%
截至8月中旬,多晶硅的现货价格已突破50万元/吨,较5月初高涨30%。但英利控股、无锡尚德等知名民企却通通缺席。
根据招标文件,若上网电价与技术方案报告、财务评价报告一致,报价最低者即为中标方。同时,逾65%的报价集中在每度0.9-1.2元的区间,而平均报价降至1.036元/千瓦时,较敦煌项目的1.354元下调23.5%。
我以为,地板价也不过九毛上下,但第一轮唱标时,我就听到了一个八毛六。8月16日,价格标揭开面纱,几乎每个项目都有十余家企业围抢,最冷门的内蒙古阿拉善项目,也有7家公司竞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